您现在的位置:首页>专科技术>博士团队

博士团队

逸仙人在基层|从1到1000!这支队伍托起阳西百姓“心”的希望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20年12月29日 点击数:
摘要:
图片

12月25日,《南方杂志》刊发《逸仙人在基层|从1到1000!这支队伍托起阳西百姓“心”的希望》一文,介绍了阳西总医院人民医院心内科,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心血管内科的持续“组团式”帮扶下,成功进行1000多例介入诊疗手术的情况。连日来,《学习强国》、《人民日报》、《网易新闻》、《今日头条》等大媒体纷纷转载,受到社会各界瞩目。

这里进行全文转载,敬请垂注!

图片

 

来源:南方杂志党建频道

2020年12月,阳西总医院人民医院传来喜讯,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心血管内科的持续“组团式”帮扶下,该院成功完成第1000例介入诊疗手术。

从2019年3月23日DSA(血管造影机)正式投入使用至今,阳西总医院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已成功抢救200多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救治冠心病患者超500例,建立起了粤西领先的介入治疗中心。根据2020年1月至9月的数据显示,阳西总医院人民医院群众满意度达97%,县域住院率为84.2%,较 2018年同比增加7个百分点,在阳西百姓中打造了金牌口碑。

图片

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心血管内科的持续帮扶下,阳西县总医院人民医院成功完成第1000例介入诊疗手术。

从1到1000,“组团式”帮扶让技术落地生根

发展技术,最重要的就是完善“硬件”和“软件”。

2018年12月,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与阳西总医院人民医院签订帮扶协议之时,该院还尚未开展心脏介入、脑血管介入等技术。像急性心肌梗塞这类患者只能转送至阳江市或者广州市救治,既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又耽误了抢救的黄金时间。

针对这一医疗急需,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党委书记、心血管内科主任王景峰教授等科室领导班子遴选科内技术骨干,由冠心病专科副主任耿登峰教授、心血管诊断专科主任韦育林副教授及张海峰副教授等专家组成强大帮扶团队,全方位满足当地的医疗技术需要。

作为2019年“组团式”帮扶医疗队队长,耿登峰教授初到阳西的第一件事,就是筹备建立介入治疗中心。3个月后,阳西总医院人民医院介入诊疗中心正式启动。当天,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心血管内科张海峰副教授就为一名75岁的前降支开口严重狭窄伴钙化冠心病患者进行了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这是阳西县境内首例心脏介入手术,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现在像冠脉造影、急性心梗的支架植入、起搏器安装及外周介入等手术均可在阳西县内完成,百姓们终于实现了在家门口看好病的愿望。”阳西总医院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梁显湛表示。

硬件完善了,“软件”也要跟上。帮扶期间,“组团式”医疗队专家们通过培训授课、师徒结对的形式进行带教。此外,还接收多位医师到广州进修学习及短期培训,帮助他们初步掌握冠心病介入治疗基本技术。在阳西总医院人民医院完成的1000多例介入诊疗手术中,大多数病例均是由当地心内科团队独立完成,帮扶工作已经成功由“输血”转为“造血”。

 

张海峰副教授指导开展阳西县首例冠脉造影及冠脉支架植入术。

 

下沉基层,组团帮扶守护阳西“心”希望

在成功建立介入诊疗中心的基础上,今年,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2019年帮扶专家、心血管内科韦育林副教授接任“组团式”医疗队队长,今年的工作重点则放在了如何提高仪检中心的技术能力上。

韦育林副教授还记得,2019年12月,正在值班的她接到电话,有一名29岁的初产妇在剖宫产术后24小时内出现急性左心衰,心电图及心肌坏死标志物表现患者似为急性心肌梗死,血氧饱和度降低至57%,被紧急转入ICU治疗。医院邀请韦育林副教授参与会诊,希望能得到一个明确诊断。凭借丰富的临床经验,韦育林副教授断定该名患者为Takotsubo综合征(又称应激性心肌病),而后也印证了她的判断。

“Takotsubo综合征死亡率目前认为与急性心肌梗死相当,即便是大型三甲医院都极容易漏诊和误诊,这也是阳西县诊断的首例患者。由于诊断及时,避免了产妇转诊上级医院途中的风险,也避免了不必要的治疗。然而,我更希望的是,在帮扶专家不在的时候,这类患者也能及时得到正确的诊疗处理。”韦育林谈到,也正是这一次经历,让刚到阳西的她意识到了培养一支能开展、敢开展心脏超声的本地专家团队的重要性。

年龄年轻、缺乏系统化培训、缺少临床工作经验……在摸清当地团队的短板之后,韦育林副教授开展了针对性帮扶:按照指南规范心脏超声检查检测方法,纠正年轻医生的错误操作和手法;在带教和科室学习中强调培养医务人员临床思维,通过临床资料分析、鉴别诊断提升疑难重症诊断水平。帮扶期间,她完成示范或带教操作577次,师徒结对帮扶4对,开展定期培训授课24次,培训人员达542人次。截至目前,科内已有2人当选为阳江市医师协会超声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常委,开展适宜新技术6项,大大提高了阳西总医院人民医院在急症及疑难重症下的心脏超声技术应用能力。

12月10日,阳西总医院人民医院又传来喜讯。韦育林副教授带领当地团队利用现有设备成功为一位70岁患者开展了左心声学造影。

“左心声学造影是一项相对较新的心脏超声技术,能够清晰显示心内膜边界,主要用于心脏结构和功能的评估,在欧美国家应用较普遍,而我国该技术目前仅在少数大型三甲医院开展,县级医院能开展的寥寥无几。” 韦育林副教授表示,经过帮扶,目前阳西总医院人民医院已经使用国产超声机成功开展该项技术,真正实现了新的医疗技术下沉基层、服务基层百姓的帮扶目标。

 

开通省级远程会诊,搭上对口帮扶的“直通车”

在派驻“组团式”帮扶专家的基础上,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还与阳西总医院人民医院搭建了远程会诊平台,开通了省级医院和县级医院远程会诊直通车。

今年10月,86岁的陈先生因胸闷心悸在阳西总医院人民医院开展了心脏支架植入术,术后恢复状态缓慢。了解到这一情况后,该院廖业敏副院长及心血管内科相关医师首次与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心血管内科专家教授进行线上远程会诊,讨论患者接下来的诊疗方案。期间,医院周淑娴教授、耿登峰教授等专家们解答了当地医生的疑问困惑,并对陈先生状况提出了更科学化、精细化、专业化的诊疗意见,为诊疗方案提供了针对性指导。如今,阳西总医院人民医院不仅有专家驻点帮扶,定期开展健康义诊,还随时有著名专家教授线上释疑解惑,助力阳西群众实现大病不出县的目标。

此外,针对疑难患者,阳西总医院人民医院还按照“基层首诊、急慢分治、双向转诊、上下联动”的原则,对患者进行分类收治,将疑难患者送至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进行诊疗,从而让医疗资源得到集中和高效利用,充分发挥县基层医院和大型三甲医院的各自优势,形成畅通无阻的双向转诊渠道,以打通优质医疗资源沉基层的“最后一公里”。

 

阳西总医院人民医院与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心血管内科开展远程会诊。

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的持续帮扶下,阳西县总医院人民医院的医疗服务能力正在快速提升。2019年7月,该院成功入选国家卫健委全面提升县级医院综合能力500家县级医院名单,不断为阳西乃至粤西的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带来新希望,以实际行动为建设健康阳西,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力量。

录入:admin-xxk 编辑:Admin
收藏 打印文章